2025口腔护理标准大升级!
口腔护理用品市场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变革。国家标准计划20250504-T-607《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分类和术语》已悄然启动修订,这项基于GB/T 35919-2018的升级工程,不仅将改变产品分类方式,更将重塑470亿市场的竞争格局。

一、标准修订:从19类到精细化的进化

现行GB/T 35919-2018将口腔护理用品划分为19个基础品类,涵盖从传统牙膏牙刷到新兴冲牙器、菌斑染色剂等全品类产品。但这一分类体系在行业实践中面临挑战:

产品创新超前于标准更新:益生菌牙膏、纳米技术牙贴等新品缺乏明确定位

儿童与成人产品界限模糊:儿童电动牙刷、可吞咽牙膏等特殊品类未单列

医疗器械交叉管理真空:冲牙器、牙齿美白仪等产品监管属性不明

新版标准的核心突破在于构建三维分类体系:按使用对象(成人/儿童/特殊人群)、功能属性(清洁/治疗/美容)、技术原理(物理/化学/生物)进行立体化归类。例如电动牙刷将被细分为:儿童声波式、成人旋转式、智能感知型等子类。


 二、市场激变:从牙膏主导到多元爆发

当新标准遭遇正在裂变的市场,化学反应已然发生:

传统品类仍占主导:牙膏+牙刷占据近80%市场份额,但年增长率已降至个位数

新兴品类爆发式增长:漱口水市场2015-2017年**复合增长率达85%,电动牙刷产量突破628万支/年

消费升级特征明显:抗敏牙膏价格带突破50元,高端冲牙器市场增速超60%

更值得关注的是品类融合趋势:云南白药将牙膏的止血功能延伸至口腔喷雾,舒客推出牙贴+漱口水套餐,冷酸灵开发牙膏牙刷智能联动系统。这些创新正在倒逼分类标准打破品类壁垒。

 三、监管升级:安全红线持续抬高

分类体系的变革伴随着更严格的安全要求:

GB 39669-2020整合三大牙刷标准,新增电动牙刷电安全要求、邻苯二甲酸酯限量(≤0.1%)等强制条款

牙膏新规落地:2023年12月实施的《牙膏监督管理办法》严格限定6大功效宣称,要求功效评价报告备案

原料管控加码:《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用钙磷硅类材料》国标制定中,再矿化材料将有专属标准

这些变化迫使企业重构产品开发流程:某头部品牌因未完成牙贴美白功效验证被罚120万;多个电动牙刷品牌因刷毛邻苯二甲酸酯超标遭下架。

 四、未来战场:功能性产品争夺战

随着2025版标准实施临近,行业竞争焦点已然转变:

生物活性成分:再生硅材料、生物玻璃等再矿化剂应用于牙膏,修复效率提升3倍

智能硬件融合:内置压力传感器的电动牙刷可联动手机APP生成口腔健康报告

精准分龄护理:儿童牙膏细分出0-3岁(无氟可吞咽)、3-6岁(低氟防龋)、6-12岁(正畸专用)系列

行业格局面临洗牌:外资品牌凭借技术储备主攻高端功能性产品;本土企业通过中药成分差异化抢占中端市场(云南白药牙膏市占率达22%);新锐品牌聚焦场景化创新,如约会专用急救口腔喷雾、咖啡族牙渍清洁套装。

标准与市场的双人舞仍在继续:当2025版分类标准落地,预计超过30%的现有产品需调整包装标识或配方备案。那些提前布局功能性赛道、建立原料技术壁垒的企业,将在新分类体系下获得定义品类的权力——就像云南白药曾以“口腔护理膏”突破牙膏监管框架那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