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比扭亏为盈更值得一提的是,老牌日化企业两面针,终于靠主营业务盈利了。 原来,2004年上市后,公司便陷入业绩大倒退,2006年-2019年连续14年扣非净利润为负,常年依靠补助、分红和卖资产保业绩。直到2020年,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90.21万元。 作为曾经的中国本土牙膏第一品牌,公司面对外资日化巨头的冲击,不仅没能愈战愈勇,反而退避三舍走多元化路线,先后开辟医药、房地产、纸品等多条战线。 最终,多元化业务未能崛起,反而成为核心业务的拖累,这才导致公司在业绩泥潭中,躺了接近20年。 2019年,割肉剜疮剥离纸品和房地产业务后,公司试图以日化+医药业务打响复兴之战。从目前两大业务的表现来看,重返巅峰,希望渺茫。 终结扣非亏损3月31日,两面针披露2020年报,公司营业收入6.85亿元,同比下降42.24%,归母净利润5800.63万元,同比增长107.81%。 去年,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90.21万元,而上年同期为-1.20亿元。 熟悉两面针过往的人应该知道,这真是划时代的90万元。 就算你没用过两面针牙膏,你也应该听说过这个曾经家喻户晓的日化品牌。 民族品牌两面针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,1978年公司研发出中国第一支中药牙膏,后来逐渐成为中国牙膏行业当之无愧的王者。 当时,公司通过金银花牙膏、强效中药牙膏、洁白、全能护理牙膏等系列,占据低中高各个档次,并在中档牙膏领域牢牢树立自己的市场地位。 即便是在外资日化巨头进军中国市场之后,两面针的市场占有率也长期位居前三甲,排在上海中华(联合利华)、广州高露洁之后,为本土品牌第一。 2000年至2002年,两面针牙膏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1.16%、14.22、16.30%。
2004年上市前后,外资品牌加紧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,公司试图以多元化业务挽救业绩,但最终不抵内忧与外患,节节败退。 从2006年开始的扣非净利润的亏损,一直持续到2019年。这14年,公司扣非亏损总额度达到14.36亿元,平均每年的业务亏损额达到1.03亿元。 这么多年,公司是怎么过来的?要么就是靠补助和分红,要么就是卖资产。虽然公司扣非净利润一直是负值,归母净利润偶尔几年为负,但从未ST。 原来,早年鼎盛时期,两面针投资了中信证券、交通银行、北部湾银行、柳州银行等优质企业。 其中,最关键的便是中信证券的这部分股权。1998年,公司作为发起人参股中信证券,持有9500万股,占总股本的3.83%,该公司于2003年初A股上市,这部分股票价值倍增。 主营业务不挣钱的这些年,一旦两面针需要想办法挽救业绩的时候,便把中信证券的股票拿出来卖一点,屡试不爽。 2020年,公司收到2019年度的分红分别为:中信证券432.99万元,交通银行1.62万元,北部湾银行1232.00万元,柳州银行120.00万元。 主营业务实现盈利,资产分红1786.61万元,再加上841.93万元的补助和2675.21万元的资金占用费,便用不着卖股票了。 截至2020年底,两面针持有的上述资产,价值超过5.55亿元。一旦北部湾银行和柳州银行实现上市,这些资产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。 |